无题
假期也没有像本以为的那样,恢复到一种放松而充实、有更多灵感的状态。这同样也是一种试错吧,需要成长的地方无处不在,我需要虚心和静心。首先是会跟很多朋友见面,这当然是很开心啦,但是感觉心里还是会有一些滥用这种联系。恋爱中也是容易同样地延伸到一种不满足的感觉当中去,就会陷入一种无法满足又不知何处可去的状态。跟以前一样,老朋友。其次就是沮丧,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创作,仍然是有些心烦意乱。没有倾听和处理好内心的纠结和矛盾,自然不会做好。
是的呢,本来以为自己已经懂得很多道理了,但其实会发现还没明白的事情更加多,这其实是自然。很需要退后一步想一想,尤其是在发现自己坚持着某些原则生活,但仔细一想里面又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的时候。很可能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按部就班地活下去而已(虽然说这也是很正常啦)。不论什么时候,情绪的潮汐仍然在涨退,黑暗的空虚的空间仍然散发着引力,欲望仍然在徘徊不定。而这样的徘徊看不到尽头。如果只是站在原地望着不存在的尽头,就会陷入焦虑。不过好的事情是,从这样的黑暗生长出来的,就是在生命中顺应河流,把握住内心的力量感。这是我所学到的东西。
黑暗、未知和神秘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迷茫、矛盾、空虚将是我的土壤。我从生活和音乐当中学到了很多(不过仍然是沧海一粟)。事实上是很多难以名状的东西,比如黑暗和光亮,和谐与紧张,流动和张力。我学会一点一点打开感官去生活。这样一来,就像在夜晚抬头看星星那样,一点一点发现到以往没有注意到的光亮。关键在于倾听,打开而不是封闭。还需要更加竖起耳朵倾听才行。闭上眼睛,深呼吸,听。
我的生活也许需要某些具有引力的东西。首先是一些孤独,善意的、自斟自饮的孤独,黑暗的房间中烛光映上脸颊,在过往和未来的怀旧中游走的孤独。它会带来安静,带来清明。其次是一些日常,最好是养成一些习惯,带着一种自如的自制。恰当的生活轨迹可以带来安心感,也可以省去一部分徘徊的时间。最后是不必明晰和不必虔诚的信仰。最近总是在思考着「想要做什么」和「对我来说有意义的是什么」这类事情。小心地丈量着我与周遭的距离,怀疑着这样的思考方式是否是对的,担心着真诚是否会成为我的阿喀琉斯之踵。然而,可以说,其实还远远不够,想要真诚和意义感就要更加往彼处遁去;也可以说,不需要特地追寻着某物而生活,只要我信仰着,自有方向指引我去处。
我想我渐渐不再羞于觉得,我想要以艺术的方式生活。因为感官是打开的,心灵是真诚的,生活是混沌但充满引力的,意义是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