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夏天结束,我们就搬家》
暑假试着做了我的一本书,取名叫《等到夏天结束,我们就搬家》。虽然并不是什么高级的出版物,但印刷出来拿在手里果然很有成就感!拜托朋友写的序和我自己写的后记里,已经很好地描述了做书的初衷、文字和排版展现出的结构以及它与我的关系。这本书是非常私人化的物品,制作时预设的读者就是我自己,因此大概不适宜用公共的方法去阅读它。如果能够把它当作低声呢喃的自言自语来翻看,并从中获得灵感或乐趣的话,我会很高兴的!
在此处下载电子版。
序:细心的树
一
可是,人們什麼時候會像做卡片索引那樣寫書呢?——《單行道》,瓦爾特・班雅明
要是有直書植字機就好惹,但或許只是在癡人說夢。——托托
我們要力圖認識的對象和實際認識的對象之間,總是橫陳著一道深淵,無論用怎樣長的尺都無法完全測量其深度。我這裡所能夠書寫出來的,不過是一覽表而已。既非小說、文學,又不是藝術,只是正中畫有一條直線的一本記事簿。——《且聽風吟》,村上春樹
二
本書應該被如何理解尚是一個艱難的問題,倒不如說本書的存在就建基於艱難的自我理解之上。不僅僅是作者的自我理解,而且是文本的自我理解。這一效果歸功於作者置身事外的態度。「關於憤怒」一文裡,作者按照個人興趣將憤怒分為「強力的」和「混沌的」兩類,其共同點在於憤怒從「體內一絲一縷地引導出來」,人們「目瞪口呆地仰望著它」。作者將自己的情緒引導出身體,拆卸成大量客觀的殘片,用收藏者的熱情收集在這本書裡。這些殘片尚待拯救,與其說是作者將這種被拯救的希望組織起來,倒不如說是這些文本希望被拯救,從而透過作者的手將自己組織在一起。
三
所以在這本書裡,你可以發現什麼呢?也許能發現一段音樂。「夏」是全書的引導,你在作者的帶領下進入一個私人的夏天。「夏」描繪的不是自然的季節,而是身體的季節,作者觀察身體的季節就如同觀察世界的季節一樣自然。裏面有議論、念頭、情緒、濕氣(還有西瓜)。夏天的中心活動是「懷舊」,對舊之懷一方面意味著「錯過、佚失、不正確」,一方面意味著躍入過去,將舊物變成可用的資源。「夢」是一段間奏。間奏並非不重要,因為在這本書裡滿是間奏。對於作者來說,間奏的過渡性是休閒的好時候,而休閒是作者的永恆主題之一:「我在溪邊找到一塊比較乾淨的大石頭,在上面坐下來,閉上眼睛開始聆聽蟬聲。」「箱」是全書的尾聲,呈現為一張記載關鍵詞和文段的小卡片。讀者可試圖將其理解成作者最柔軟的寄宿處。其作為本書的總結和終點,是作者最私人、最秘密、最柔軟的知識結構,但是卻保持著概念之間客觀的緊張關係。「音」是作者思考的方法論,這來源與她的一個重要發現:觀察從體內抽出的情緒,它們竟然在像音樂一樣運作!因此,作者像理解音樂一樣理解情緒,像創造音樂一樣書寫文字。閱讀本書的小小貼士是,用耳朵聽。你能否聽到那一點點潮濕的、南方的聲音?
四
本序言因此可以是一份樂評。我面對的這首音樂是以收藏家的風範寫就,其中包含了我前所未見的勇氣。作者這位收藏家將自我情緒放在一個客觀的觀察場所加以研究和熱愛,其所收藏之物充斥著無調性與不和諧。要誠實面對無調性的自我是需要魄力的,她的專注使她在不同的程度上發現了自我的本質——記憶、過去、氣味、夏天、虛擬、孤獨的夜晚。這是一場從自我意識的邊緣向中心的私人真理突進的過程,這一過程甚至是跌跌撞撞的。作者有意讓自己保持在一種迷茫的氛圍中,從而反對等級、典範等一系列堅固的東西。這些堅固的東西然而是建立在柔軟的泥土之上,作者這棵細心的樹慢慢地在堅固之物內部生長。
五
除了柔軟的大地,本書不也收到了星星的祝福嗎?如果有批評者將這本書斥為混亂的青年筆記,就彷彿一個無知的人在指責星星的混亂。作者很喜歡觀察夜空,探討星星的篇章主要在日記紀錄的「風物」中。一種解讀是,本書是作者的星圖。每一篇章都是一個星座,更亮的星星是激動的情緒、更黯淡的星星是寧靜的思想。許許多多的星座群組成了宇宙,在不同星座的互動中,星星不是僵死的,而是運動的。有的星星在緩慢的運動,有的在加速、不斷地加速。這是思想的速度,最快速的思想寓居於作者的憤怒之中。作者在憤怒中要處理的主題是:如何儘快、儘快脫離這否定性的現實,到達那個純粹的宇宙之中。
六
你感受過憤怒嗎?好,那你感受過一株植物的憤怒嗎?一株細心的樹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憤怒?大致就會像這本書一樣。這本書不僅是音樂,也是樂器,還是音樂家。總體說來,她是一個憤怒的生命,在有序和無序的兩極之間憤怒,在父權與虛無的兩極之間憤怒。在憤怒之中,我相信作者在期待一種幸福,一種自身與憤怒合而為一,不再有自我的幸福。在那個時刻,彷彿整個星空都在和她一起憤怒,這無疑是一種至福。
七
以上的論斷,大多是我在與作者的交往中她親口承認或者非親口承認的。七是作者最喜歡的數字,這是作者本人親口與我承認的。那天,和她說起要寫這篇序,那時候她正在研磨咖啡豆。我一邊看一邊想,序言的第七張卡片,我要用以說明直書的必要性。村上春樹說,他的寫作只是「正中畫有一條直線的一本記事簿」,那麼直書則讓每一行文字變成了一條直線。文字變成了自己的深淵,隔開的是現實和過去。就像扔進研磨機裡的咖啡豆,作者把文字用直排機器切碎,輔以憤怒的熱水,溫柔的手法,經由讀者品嚐之後,會釋出怎樣的風味呢?
後記
這本書是我一直想做的東西,因為在我和自己的對話當中,我發現我們總是會回到以往所說的那些事當中。面對困惑與其重複悵惘,不如一點點挖掘過往時間和文字的潛能好了。這也正是這本書的主題——懷舊和收集。不僅收集外面的影像和聲音,還收集自己的時間、浮想和碎碎念,只要她們能令我安心和愉快就好。懷舊也是一種收集整理的工作。時間不會線性流動,她是過去的回憶不斷地在當下展開。換成我的視角來看,就是我不斷地無意識折疊著過往的時間。這種回憶常常還是架空的,我在現實當中從來沒有經歷過的過去也成了我懷舊的對象,甚至未來。在過渡的省思時間裡,我通過懷舊想像未來逃逸線的樣子。
本書收錄了2019年夏天到2022年冬天之間我的博客文章和頻道碎碎念(個人版還會有日記)。初衷如上所述,只是為了更好地把她們收集起來方便閱讀而已。但是不知不覺間,文字和排版似乎隱約向我展現著她們自身的形態,替我的另一個自己向我轉述一些重要的事情。以往的四年對我來說是一段模糊而晦澀的過渡時期。困惑很多,要說得到什麼東西的話,只能說是一些教訓:
我在記事簿的正中畫一條直線,左側記載所得,右側則寫所失——失卻的、毀掉的、早已拋棄的、付諸犧牲的、辜負的⋯⋯但我沒有堅持寫到最後。⋯⋯若說教訓,倒也許多少有一點。——《且聽風吟》,村上春樹
至於具體內容的話,大致都寫在書裡了。歸根結底則是治癒的過程。可惜的是,我所生活的世界並沒有為了這一目的而建造的療養院(即使有也很奇怪吧)。唯有自我理解、學習理解世界,打開生命力和感受力的辦法。
過渡。如同轉機,我下了飛機,進入國境之間的候機室等待。但飛機一直延誤,周遭逐漸淡出,行李箱旁邊的我凝神注視著我與世界之間的深淵。在虛無當中渴望把握住什麼東西⋯⋯孤獨和反省當中,生命力和靈感像夜幕當中的星那樣湧現出來。我昏昏沈沈地睡去。夢裡面總是夏天的晴空,我一直等待,回憶著不存在的夏日。懷舊真的是折疊的過程——現在的我懷念著三年前的夏天,而三年前的我懷念著六年前的夏天。三年後的我所懷念的現在這個夏天將是什麼樣子的呢?我的架空的夏天好像永遠不會結束,於是我一直等待、等待。
治癒無疑需要力量,還需要承受力,自我理解和對話常常是艱難的。這就好像一場持久的鍛鍊,但前進的方向很模糊。我所知道的是,我渴望的是感受力——清明、開闊、流動的空氣,異國情調、逃逸的物事、游移的靈感。當我感覺時間和空間變得局促,生活一定促使著我裝配更多的感受力。那麼逃逸的路線,應該怎麼走呢?也許等到夏天結束我們就知道了,到時候,我們就搬家吧。現實當中無論過去幾年還是未來,搬家恐怕是常態。溫習多次的話,我能漸漸弄清楚家在哪裡嗎?這一切冗雜徘徊著的情緒,是自己轉述給我的,於是我把她們放在這本書的標題裡面。
做書還有一些簡單的原因,我終於有時間在排版上做一些有趣的實驗,並且嘗試將數字內容移到傳統媒介上享受。在紙上看和屏幕上看有什麼不同呢?把本來不定形的文字編輯成一本整體的書會有什麼改變呢?這些想法在自己的文字上實驗應該會有更好玩的結果吧。近段時間對漢字和直書產生興趣,做正體字和直書排版可以讓我學習、習慣她們。在排版過程中,確實能更加深入地學習到各種有趣的微妙細節。
最後,感謝我的朋友們對本書排版的建議和幫助。感謝van為這本書作序,她讓這本書變得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