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矿和少数民族田野录音,刘窗,二〇一八
刘窗:在地宇宙,天线空间:
在录像作品《比特币矿和少数民族田野录音》(2018)中,艺术家关注到中国西南部的水利工程与比特币矿之间的关联,这种独特的能量与信息的转换链条成为了这则宏大故事的开端。链条一直延伸,从清末早期的信息化工程到站在光缆上操作「快手」的工人,从区块链到高速铁路,从赞米亚到索拉里星,从数据到声音,从地方到全球,这趟旅程犹如怀特海所言及的「思辨历险」,一场力图突破认识论框架的思想实验。运动—影像在此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三屏幕的去中心化特征无疑影射着影片所强调的边缘从中心的「逃逸」,而无人机视角、动画与档案影像的交替使用则创造出一种属于运动—影像的生态系统,其不再只是再现或记录的形式,而是拥有与媒体生态同构的动态的地层与地貌。
这部40分钟的影片,我是在一个在香港M+博物馆逛得已经很疲惫的下午看到的。这是当天最打动我的作品,也可能是很长时间最吸引我的艺术之一(后悔没有反复再看两遍,当时午饭还没吃,后来只在网上找到几分钟的短片)。
第一次看三通道并置的影片。不知是不是正因为这个原因,根本无法在互联网上找到它的资源。它到底是一部「影片」,还是一个只能待在艺术馆里的「作品」?我不熟悉如何在艺术圈子里追随一个艺术家甚至一件展品,这让我即使想看也不知道在哪里可以看到。 它没有当代艺术常常给人带来的粗粝感、悬空感,更「像是」纪录片,摄影清晰简洁(6K分辨率),叙事安静平稳(大多数旁白由一种少数民族语言讲出),音乐(作为影片的主题之一)传递出一种内省的感觉。但在具有深沉空气感的空间之中,各种视听意象的并置(比如清代照片中的电线、吉他弦与当今高铁铁路的电线杆)、概念的交错(秉持着去中心化理想的比特币矿场以他者身份侵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景观的隐喻(无人机视角下水电站喷涌的水流current如同虚拟世界的货币currency),以及关于《索拉里斯星》、少数民族面孔和音乐、音响娱乐设备的延伸(还有种种我记不清的细节)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叙事网络。这个网络的互相勾连能够触发太多东西,在我脑中像是神经元的派对。当然主题是熟悉的,虚拟,景观,声音,中心和逃逸。这也许是我看过关于比特币最好的诠释。
很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作品,现在仅仅只有零星的抓手。刘窗去年的新作《锂矿湖与复音岛》(一听名字就很有趣)在去年底上海有展出,可惜错过了。